园林景观道路分类
园林景观中的道路,根据功能、形式以及布局,可以分为多种类型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道路分类:主干道:这是通往主要活动景点、兼职设施的道路,方便游人进行集散。在中小型园林绿地中,主干道的宽度通常保持在3米左右,有时也可以达到4~6米。这类道路往往不进行台阶的铺设,坡度也不易过大,有时还需满足车辆通行的需求。
次干道:这类道路在各景点区分散,连接景区内各景点和主要建筑。它们可以满足小型服务用车的通行需要,同时也起到连接各景区的作用。
游步道:游步道主要是将游人引导至园林的深处和各角落,供游人休息散步之用。其分布自由、多曲折,常设在疏林腹地、水际、山上等处,可以满足两人行走的需求。这类道路有时也被称为小路或变态路,根据游赏功能的要求,还可能有步石、汀步、休息岛等多种形式。
支路:这类道路设在各个景区内,联系各个景点,对主路起辅助作用。它们可以满足游人的不同需要,为游人从一个景区到另一个景区开辟捷径。
园务路:这类道路主要是为了便于园务运输、养护管理等需要而建造的。它们往往有专门的入口,直通公园的仓库、餐馆、管理处、杂物院等处,并与主环路相通,以便把物资直接运往各景点。
园林景观中的道路规划设计
园林景观中的道路规划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,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考虑,包括道路的功能、美学、生态以及使用者的需求等。以下是一些关于园林景观道路规划设计的建议:功能定位:首先,要明确道路在园林景观中的主要功能。是作为主干道引导人流,还是作为小径供人漫步欣赏?不同的功能定位决定了道路的设计风格和尺度。
线形设计:道路的线形设计应该符合园林景区的特点,既可以是幽静神秘的,也可以是迂回曲折的。同时,线形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地形地貌,尽可能地利用原地形的起伏与分布情况,使道路与自然环境相融合。
宽度与布局:道路的宽度应根据其功能和使用需求来确定。主干道需要考虑到人车共用的需求,宽度一般较大;而小径则更注重步行体验,宽度较窄。在布局上,园路路口的设计是园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应考虑到导游性和行人的便捷性。
景观节点:在道路上设置一些景观节点,如小广场、亭子、花坛等,既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变化,也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和观赏的场所。
生态考虑:在道路规划设计中,应尽量保留和恢复场地的生态环境,避免过度硬化和破坏自然植被。可以使用透水性材料铺设道路,增加绿化植被的覆盖,以提高园区的生态质量。
无障碍设计:考虑到不同游客的需求,道路规划设计还需要考虑到无障碍设计,如设置坡道、扶手等,以方便老年人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通行。